达县自来水厂革委会撤销,经达县市城建局报请达县市委、达县市人民政府将达县自来水厂更名。经达县市委组织部批复:达县自来水厂更名为“达县市供水公司”。
达县自来水厂为健全组织机构,搞好企业管理,下设政工、生产、业务、财务四个股。
达县革委会研究决定:达县自来水厂划归达县城建局领导。
机务工作人员王又全在打水时,事先未作认真检查,造成水泵壳涨瀑的事故。
设计能力为日产1万吨,面积为1200平方的凤翎水厂正式投产。
自来水价由原来的每吨0.40元,下降为每吨0.30元。
为了满足离城较远和地势较高的单位用水,投资90万元,开始在凤翎关新修一座日产1万吨的水厂。
根据党的政策和合同工、临时工转正条件、范围,经革委会研究决定:同意蒲正安、曹仕和、刘德碧、刘安珍、何华素、李开荣六名同志转正。
河边趸船取水点撤至锅厂梁岸边机房内取水。
州河洪水暴涨,河边打水船即将沉没,副书记何达贵泅水至取水点抢救打水船脱险,使自来水得以继续供应。
达县自来水厂革命委员会成立,设主任1人,副主任二人,领导全厂工作。
在滩头街河边上游(锅厂梁)修建封闭式取水房,装电机为115-135千瓦双套机组,日产水量将达到5-7千吨。
对全城输水管道作了认真细致的检查,共计安装管道9000米。
完成安装凤翎关至新兴路(现为红旗路)两条输水主管3480米的任务。
成立达县自来水厂工会,有会员38人,由何达贵兼任主席。
达县自来水厂为了生产安全,成立安全小组,召开了第一次安全会议,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共产主义青年团达县自来水厂支部委员会成立,由叶元厚任书记,有共青团员9名。
滩头街河边取水点趸船上的法兰胶管突然发生断裂,为了抢救确保供水,周天震等职工在急于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忘记将变压器开关拉掉,致高压电线漏电,周天震被打倒落水,经抢救上岸,无法医治而死。
在公园水厂背梁上修建完成8米高的水塔两座,共用资金30220元。
中国共产党达县自来水厂支部委员会成立,由何达贵任支部副书记,有党员4名。
正式开始向达县市民供应自来水。
水厂工程全部竣工,共用劳动力一万个,修建工程投资人民币178448元。
60年代达城市民使用井水的情景
水厂工程继续上马,工程改由县工业局主持,聘请国家建筑工程部给水排水设计院成都分院派来设计人员解决了工程上一些具体问题。
建厂工程因经费拮据,兼之建筑材料供不应求,于是暂时停工。
水厂征用蔬菜队土地六亩修建厂址,于22日正式动工。
达县地区工业局负责安排修建自来水厂的工作。聘请达高中物理教师卢岱年会同农业水利局工作人员勘查厂址和取水点。经县政府徐仕俊县长决定:在人民公园后坡高地建厂,并择定在滩头街河边设置取水点。